【文/阿列克谢·格罗米,译/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夏青】
自2014年连续至今的乌克兰危机现已变成了一场典型的代理人战役,多个核大国已卷进这场抵触。因而,核问题是这场抵触中不行避免的论题。
“代理人战役”的概念在俄语中没有有清晰的界说,在俄语中还没有公认的译词。咱们来对它下个界说:代理人战役是指两个或多个核大国在区域抵触中的仇视,其强力组织(武装部队、情报部分等)直接或直接、揭露或荫蔽地参加其间。一同,各方不计划打着自己的名义与对方发生直接的军事抵触。例如,美国戎行直接地、揭露地参加了朝鲜战役和越南战役,而苏联则直接而荫蔽地参加了战役(不是打着苏联的旗号)。在现在的乌克兰军事抵触中,俄罗斯武装部队直接而揭露地参加其间,而一些支撑基辅政权的核武国家的强力部分则是直接地参加进来。这种类型的抵触常常发生在非核武国家疆域上的军事举动中。别的,核大国之间的抵触一旦晋级,两边或许会堕入军事抵触,然后呈现代理人战役。
由此可见,代理人战役是在1945年之后呈现的,其时进行了世界初次核兵器实验,随后核兵器被投入到战区中运用(轰炸广岛和长崎)。代理人战役中的核要素轻则只对军事计划发生纤细的影响,重则使抵触形势展开到动用核兵器的境地。
“古巴导弹危机2.0?代理人战役中的核要素”,截图来自俄罗斯世界事务委员会网站
典型的代理人战役有:1950-1953年的朝鲜战役、1961年的柏林危机、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役(从1965年开端的阶段)、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1967年的六日战役(注:第三次中东战役,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役)和1973年的末日战役、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役、叙利亚抵触(自2015年俄罗斯正式出动戎行叙利亚开端)、以及2014年至今的乌克兰抵触。1945年8月,与对日战役的终究阶段就现已预见了以上这些代理人战役的发生。其时,苏联加入了对日战役,美国抉择运用他们新发明实验的核兵器。美国这么做不是为了打败敌人,而是为了在战后世界秩序中影响苏联。
在以上说到的许多代理人战役事例中,核大国纷繁卷进了第三国的内战,支撑发生抵触的某一方(朝鲜、越南、阿富汗、叙利亚)。乌克兰危机也始于2013年12月的内部政治和内争问题,最总算2014年2月发生政变。为了消除不供认基辅新政权的乌克兰内部实力,基辅当局别离于2014年4月和2015年1月在顿巴斯区域布置戎行,但它的意图并不是要对另一个国家发起战役。
代理人战役一般环绕核大国的中心利益展开。但有时分,第三国的疆域也会被当作战略优势来仇视敌国。最典型的事例便是古巴导弹危机,苏联企图削弱与美国的战略不对称性。乌克兰抵触也是同理,苏联崩溃后,北约不断扩张,美国企图保持自己在与俄罗斯的战略竞赛中取得的重要效果。此外,这两场抵触的首要差异是:其时古巴现已被布置了核兵器,而现在乌克兰还没被布置核兵器。不过,当下的乌克兰危机有展开成古巴导弹危机2.0的趋势。
在历史上的代理人战役中,有许多部分抵触遭到核大国的利益影响。这些抵触大多发生在暗斗时期的第三世界,它们的特色是对核兵器国家之间力气平衡的影响较小,在这些抵触中看不到核问题的存在。大规模消灭性兵器在某些抵触中发挥了效果,例如化学兵器问题在叙利亚危机中现已凸显出来。2013-2014年,竞赛性核大国——俄罗斯和美国——经过洽谈处理了毁掉大马士革的化学兵器的问题,这种状况十分稀有。在触及核问题的代理人战役中,仅有一次让莫斯科和华盛顿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区域抵触是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出于各自的原因,苏联和美国迫使别的两个核大国——法国和英国——从西奈撤军。
许多区域抵触和部分抵触并不归于代理人战役,因为它们并不触及核兵器国家之间直接或直接、揭露或荫蔽的军事抵触。例如,1980-1988年的两伊战役、1990-1991年的波斯湾战役、南斯拉夫战役、2003年侵略伊拉克以及2001-2022年的阿富汗战役都不归于代理人战役。在上述抵触或许战役中,核大国都会怜惜抵触中的同一方(苏联、美国和法国在对伊朗的战役中都以某种方法支撑伊拉克)。
或许说,尽管存在竞赛联系,但其间一个核兵器国家无意将区域抵触变成代理人战役。例如,俄罗斯企图经过政治手法避免波斯湾发生战役,但当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联军侵略伊拉克时,俄罗斯支撑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抉择。当美国于2001年在阿富汗建议军事举动时,俄罗斯在政治层面支撑美国。俄罗斯尽管对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感到愤恨,可是对处理抵触做出首要奉献的仍是西方。1999年6月12日,俄罗斯伞兵向普里什蒂纳进军,并在该市机场与北约部队进行时间短坚持,这一事情十分知名,但也没有引起任何反应。将这些类型的抵触与代理人战役区别开来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彻底与核兵器无关。例如,在海湾战役中,美国军方拟定的计划之一触及运用战术核兵器。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的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战役中,英国军舰上载有深海核弹。
代理人战役所触及的疆域类型各不相同。大多数状况下,它们被约束在“外部区域”,即远离核大国或远离其战略中心的第三国疆域,且该区域不会要挟到核大国的中心利益。但有时分,代理人战役触及的疆域也具有战略含义。古巴导弹危机和现阶段的乌克兰抵触便是最典型的两个事例。如前所述,迄今为止,乌克兰疆域上没有呈现大规模杀伤性兵器(假如不把基辅企图制作“脏弹”的行为算在内的话)。但是,在战区的不远处就有几个核兵器国家(俄罗斯、法国、英国),还有被布置了美国战术核兵器(多达200枚核弹)的五个国家(比利时、荷兰、德国、意大利和土耳其)。
与一切代理人战役相同,乌克兰抵触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其间之一便是军事举动不仅在第三国(乌克兰)的疆域上展开,并且还在一个核兵器国家(不久前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区域“公投”入俄)的疆域上展开。要不是因为与曩昔的古巴危机有相似之处,这将成为乌克兰危机绝无仅有的特色。1903年,美国向古巴租借了关塔那摩邻近的疆域,尔后那里就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古巴政府要求美国偿还这片土地,却遭到回绝,美国以为这片疆域是自己的主权疆域。在加勒比海危机期间,古巴戎行封闭关塔那摩基地,致使抵触进一步晋级。
还有一同事情是201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疆域争议在边境引发军事抵触,这不是典型的代理人战役,因为这是两个核大国在一块不归于主权国家且存在争议的疆域上进行的直接仇视。印度和我国之间的几回小规模边境抵触也归于相似的两边抵触,其间只要最近的一次抵触(2020年)是在两国都成为核大国之后(1997年)发生的。
就古巴导弹危机和乌克兰抵触而言,咱们应该注意到,在这种影响仇视核大国战略利益的代理人战役中,在军事举动区域以外的当地动用核兵器的或许性会更大。1962年,核战也许是会发生在欧洲或远东国家,而不是古巴。假定动用核兵器是乌克兰抵触引起的成果,那么核冲击或许不会发生在乌克兰境内,因为在这种代理人战役中,核兵器是被用来阻挠其他核国家直接、揭露地参加仇视举动,而不是取得战场上的优势。一同,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些“外部区域”的代理人战役中,如在朝鲜、越南、伊拉克,军方曾考虑过运用战术核兵器来打败无核国家。
因为各个核国家的方针不同,所触及的代理人战役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有必要着重的是,核兵器国家把大多数代理人战役视为地缘政治博弈中针对对手国家的战术方法;但在古巴导弹危机和乌克兰抵触中,核大国的意图都是损害对方的中心利益。
在代理人战役中,有各式各样退让和利益交流的计划。大多数状况下,相关核兵器国家都会企图处理抵触并达到退让计划。在朝鲜战役的榜首年,英国代表与美国洽谈后,和其时苏联的榜首副外长格罗米柯取得联系,探寻使苏联帮忙完毕抵触所需的条件。在越南战役的终究几年,苏联为美国与越南达到平和处理计划供给了隐秘支撑。与此一同,在平缓方针的框架下,苏联和美国在欧洲展开工作,拟定了一起的军备操控计划,以处理中东形势。古巴导弹危机促成了一场利益交流,使苏联和美国打破了丧命的僵局。至于乌克兰抵触,现在还没有痕迹标明美国愿意同俄罗斯寻求退让的方法,但这并不扫除终究两边会达到退让的或许性。
在代理人战役的区域抵触中,有必要把“战略交流”的两种类型——“核信号”和核震慑加以区别。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次遭到核兵器要挟的事情。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和苏联(或当地的戎行)简直抉择运用战略、中程或战术核兵器进行榜初次冲击,而并非把核兵器作为一种震慑。1962年10月,在古巴危机的关键时期,白宫有史以来榜初次将DEFCON(国防戒备状态)提升到2级(接近核力气的最高戒备等级,除一系列战略演习外)。其时乌克兰抵触的高风险评价体现在2022年10月7日,这是自1962年以来,白宫初次将美国的国防戒备状态等级提升到3级,欧洲将国防戒备状态等级提升到2级。
1962年10月26日,美国进入二级戒备状态。
除了古巴导弹危机,一切代理人战役都运用了不同强度的“核信号”,也包含乌克兰抵触。例如,西方在1961年柏林危机期间宣告的“信号”、苏联在苏伊士危机期间宣告的“信号”以及俄罗斯在现在乌克兰抵触中宣告的“信号”。从本质上讲,这种“信号”是核大国用来提示其他国家其核震慑力的可靠性和随时动用核兵器的才能(可信度),而核震慑则是用来证明该国做好在战场上运用核兵器的预备。从理论上讲,核震慑只适用于有限核战役的状况。用一次核冲击来要挟其他核国家是没有任何政治或军事含义的,这也违反了“彼此确保消灭”理论。
迄今为止,这一理论已被核五国和简直一切其他有核国家所认可,并体现在这句原则中:“核战役不或许有赢家,永久不能发起核战役”——这便是所谓的里根-戈尔巴乔夫公式,普京总统和拜登于2021年6月在日内瓦重复了这一原则,随后核五国也于2022年1月重申了这一点。
但是,在核国家中有一个重要又纤细的不同——到现在为止,只要我国和印度的军事理论专门规则了报复性的核冲击方针。美国和俄罗斯则与之不同,美俄规则,必定条件下能够在惯例抵触中运用核兵器。
“红线”是代理人战役中的一部分。但“红线”的详细所指是不同的。默许状况下,代理人战役的“红线”是指制止核国家在第三国疆域上进行直接的军事仇视。当一个核大国直接地、揭露地参加区域抵触,而另一个核大国直接地、荫蔽地参加区域抵触时,比方美国和苏联别离在朝鲜战役和越南战役中的状况,美国和苏联的武装部队没有以国家的名义在战场上进行直接的军事仇视。此外,参加这些抵触的核兵器国家并没有对对方采纳进攻举动。
如前所述,俄罗斯直接地、揭露地参加了现阶段的乌克兰抵触,而其仇视的核大国——美国、法国和英国——则是直接地参加抵触。北约作为一个全体的核联盟,依托美国的核力气实施核计划和“核同享”方针,扩展了核兵器对乌克兰抵触的潜在影响。从代理人战役的机制来看,俄乌抵触形势的晋级表现为:外国军事专家极有或许现已在乌克兰境内,为其戎行在对俄作战中供给多方面支撑,这含糊了直接参加代理人战役和直接而荫蔽地参加代理人战役之间的边界。
全体来看,俄罗斯的对手国家从多方面介入了俄乌抵触,包含向乌克兰戎行传输方针定位等实时情报信息,这些行为正在不断接近俄罗斯的“红线”。咱们能够从一系列事情观察到:据CNN报导,美国情报部分向基辅供给了有关“莫斯科”号巡洋舰方位的信息,随后该舰于2022年4月14日遭到进犯并被击沉。俄罗斯国防部宣称,英国专家参加了2022年10月29日对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的进犯,其时英国的水兵代表呈现在奥恰科夫。据称,他们还参加了损坏海底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和“北溪2号”的举动。
CNN:消息人士称,美国供给情报协助乌克兰瞄准俄罗斯军舰。
在没有任何康复商洽进程痕迹的状况下,俄乌抵触的“阶梯式”晋级敏捷加大了发生以下状况的或许性:鄙人一轮代理人战役中,俄罗斯的仇视核兵器国家或其他北约成员国的武装力气或许会荫蔽地或直接地参加军事举动。假如发生这种状况,那么自2014年继续至今的乌克兰抵触将从代理人战役晋级为俄罗斯与支撑基辅政权的国家之间的直接军事抵触,包含核大国之间的军事仇视。
因而,与很多“外部区域”的代理人战役不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和正在发生的乌克兰抵触是某个核大国战略核算中的一部分,它们的“红线”要窄得多。明显,在乌克兰抵触中,俄罗斯不会忍受任何北约部队直接而荫蔽地参加乌克兰疆域上的作战举动,更别提直接地、揭露地参加。反俄国家现已竭尽各种方法支撑乌克兰仇视俄罗斯:政治支撑、财务支撑、信息支撑、供给大规模兵器、在第三国训练乌克兰戎行、供给情报信息、为高精度兵器确认方针等。俄罗斯的“红线”也遭到了应战,因为西方政客们屡次揭露表明,他们将乌克兰代理人战役视为打败俄罗斯和寻求政治政权更迭的手法。
在现代军事技术的效果下,这条“红线”正在变得越来越含糊。这些军事技术能够让一个核国家经过向第三方供给长途、高精度的惯例兵器,或运用其他国家境内的军事财物支撑一方,然后对另一方形成无法接受的损害。在暗斗时期的代理人战役中,美国和苏联没有对对方运用进攻性兵器。而现在,坐落乌克兰境外的防空体系或许会瞄准俄罗斯战机,并在乌克兰上空树立禁飞区。假如北约国家向基辅政权供给长途兵器,并答应基辅运用这些兵器冲击俄罗斯疆域上的方针(最少是依照2022年2月24日之前划定的俄乌边境线),那么他们便是跨过了俄罗斯终究的“红线”。能够幻想,俄罗斯或许会经过常用的冲击体系进犯乌克兰疆域之外的方针来进行报复,形势的进一步“阶梯式晋级”将无法猜测。
乌克兰抵触的特殊性还在于,乌克兰在核技术和核工业范畴有着丰厚的经历,包含民用和军用方面。苏联时期,乌克兰的疆域上布置着很多战略核兵器和战术核兵器。1994年11月,因为乌克兰加入了《不分散核兵器公约》,乌克兰、俄罗斯、英国和美国随后于1994年12月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证备忘录》。到1996年年中,乌克兰的悉数核兵器都已撤回到俄罗斯。
但是,2022年2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话时宣告,他正在布达佩斯备忘录的框架下发动商量进程,假如商量的成果不能为乌克兰供给安全保证,那么“1994年的一切一揽子抉择都会遭到置疑。”2022年10月6日,在一次讲演中,泽连斯基还表明:“北约应该怎么做?消除俄罗斯运用核兵器的或许性……进行先下手为强的冲击,让他们知道运用核兵器会有什么成果。而不是反过来,等候俄罗斯的核冲击。”
2022年3月,乌克兰疆域上呈现了大规模杀伤性兵器,俄罗斯和我国责备乌克兰在国内树立许多由美国出资的生物实验室和研发生物兵器。2022年10月,俄罗斯指控乌克兰预备运用“脏弹”,并要求世界原子能组织对其进行调查。
乌克兰抵触现已晋级为仇视核国家之间的全面代理人战役。美国、英国等国正在向乌克兰供给很多军事援助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撑,这些国家直接参加军事抵触的性质正在发生改动。俄罗斯戎行和北约戎行发生直接的、故意的或无意的军事抵触的或许性越来越大。到现在为止,核问题现已在密布的“核信号”中体现出来。一同,两边都置疑对方在为有限核战役拟定后备计划。美国及其盟友责备俄罗斯计划在乌克兰运用战术核兵器,而俄罗斯则正告对方,假如北约的戎行进犯俄罗斯疆域或其盟友的疆域,将发生严峻的成果。此外,假如北约在乌克兰疆域上布置戎行,无论是打着北约国家的名义仍是隐秘布置,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军事抵触将不行避免,乃至或许会发生损害全球的成果。
现在,各方亟需回到商洽桌上(乌克兰于2022年4月退出商洽),然后宣告无条件停火,并发动多边政治进程,以平和的方法处理抵触,为乌克兰、俄罗斯以及整个欧洲的安全供给保证。至少,应该“冻住”这场自1962年以来最风险的代理人战役,沿线布置一个联合国维和特派团,以保持持久、安稳的形势,重燃各国完成持久平和的期望。
【原文刊登于11月3日俄罗斯世界事务委员会网站】